韩忠益:引进长线资金的困惑在哪里

  1月12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情况,涉及权益类基金、个人养老金投资收益波动等方面内容。据介绍,证监会正研究制定《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作为未来一段时期统筹解决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供给不足等问题的行动纲要。

  根据该负责人的说法,近年来,证监会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取得阶段性成效。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社保基金、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15.9万亿元,较2019年初增幅超1倍,持股占比从17%提升至23%,已成为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5.1万亿元,持股占比从3.8%提升至7.3%,成为A股第一大专业机构投资者。

  总体上,证监会正全面对标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制定《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总的思路是,以加大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为重点,以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为基础,以建设一流投资机构为抓手,全面推进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着力提高投资者长期回报,促进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居民财富的良性循环。

  看得出,公募基金还是管理层十分倚重的平台。证监会希望引导行业坚持投资者利益优先,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系统推进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降低投资者成本。初步测算,未来平均每年将为投资者节约成本约140亿元,而推出首批浮动管理费率试点产品,会丰富产品投资选择。强化披露要求,则进一步提高基金费率透明度。同时支持权益类基金逆周期布局。加快权益类基金注册节奏,2023年下半年权益类基金的周均注册数是上半年两倍以上。支持基金公司加大跟投力度、增强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2023年基金公司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规模超40亿元。着眼于为投资者创造长期投资收益为目标,研究建立基金公司“逆周期布局”激励约束机制。

  遗憾的是,公募基金现在在投资者心目中如同鸡肋,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债券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表现相对较好,而偏股型、股票型和普通股票型基金业绩则相对较差。因此,基金整体业绩不及大盘。大部分基金业绩不好的原因,当然与2023年市场环境波动较大有关,尤其是新能源、科技、消费等热门行业的走势起伏不定,导致基金投资收益受到影响。而部分行业在短期内涨幅过大,随后出现回调,使得基金净值出现较大波动。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基金操作上确实存在问题,特别是新成立的基金,“买在高位”几乎都成了接盘侠。不少基金喜欢路径依赖,坚持抱团某一品种,严重透支几年业绩,最后抱团瓦解泥石俱下,造成业绩大滑坡。在过去两年时间,公募基金亏损了2万多亿,基民买基金,套牢30%至50%很普遍。

  而面对公募基金两年的大幅亏损,必然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是基民人气受挫,很多人不再相信所谓的专业投资,宁肯存银行也不愿将资金交给年轻的基金经理手里;二是很多人在亏损面前,已经对中国股市彻底失去信心,所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纷纷赎回,这使得公募基金赎回压力大增;三是新基金发行越发困难,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全年共发行了1028只基金,发行份额为8719.89亿份,同比分别下滑20.19%和29.38%。其中,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发行份额占比较小。2023年养老目标基金整体业绩表现也不佳。

  另外,笔者还想多说一句自己的困惑,每当股市扩容后引起市场下跌,管理层都会说,要引进长线资金入市,这样的“口号”至少已经喊了20年了,给人的感觉是:原来中长期资金还没进来啊。而市场一直在3000点上下徘徊,人们便怀疑,这所谓的长线资金入市到底管不管用?流行短炒题材的大A,几周、几个月就能把股价打高了,哪里需要什么长线资金站岗?长线资金是不是代表深套资金?在中国石油上套牢十几年的资金,算不算长线资金,长线资金有回报吗?如果长线资金也亏钱,谁还会相信长线投资?管理层倚重的公募基金真的能拯救大A吗?再多的资金入市,在水龙头哗哗流出的扩容和减持面前,是不是依然只是杯水车薪?每年公布引进了多少中长线资金的同时,能不能也顺便公布一下每年新股发行的市值有多少?